國務院發布白皮書: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100%
2023-01-31 10:42:16 來源:
轉載環衛科技網
環衛科技網從中國政府網獲悉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9日發布《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》白皮書,白皮書指出,中國高度重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,著力補短板、強弱項、優布局、提品質,健全污水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,大幅提升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能力,推進固體廢物、危險廢物、醫療廢物安全有效處置,推動環境基礎設施一體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,構建集污水、垃圾、固體廢物、危險廢物、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,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鎮和鄉村延伸覆蓋的環境基礎設施網絡。截至2021年底,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達2.47億立方米/日;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超過77萬噸/日,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接近100%。
白皮書指出,中國將綠色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,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,完善鄉村公路、供水、供氣等基礎設施,推進農村廁所革命,加強生活垃圾、污水治理,開展村莊清潔行動,全面推進鄉村綠化。
同時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。中國堅持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、依法治污,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等突出問題為重點,持續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。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成效顯著,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由2015年的46微克/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/立方米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7.5%,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。工業、農業、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加快推進,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污染嚴重水體和不達標水體顯著減少,2021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4.9%。并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,實現固體廢物“零進口”目標,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。
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方面,中國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熱利用、生物質能、地熱能和海洋能,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,大力發展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。堅持創新引領,積極發展氫能源。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,開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考核,推動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納。截至2021年底,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由2012年的14.5%升至25.5%,煤炭消費比重由2012年的68.5%降至56.0%;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0億千瓦,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4.8%,其中水電、風電、光伏發電裝機均超3億千瓦,均居世界第一。
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,中國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。開展綠色礦山建設,大力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開采,提升重要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、選礦回收率、綜合利用率,累計建設國家級綠色礦山1101座。實施資源綜合利用“雙百工程”,開展國家“城市礦產”示范基地建設,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,統籌推進廢舊資源循環利用,提升再生資源加工利用水平。2021年,廢鋼鐵、廢銅、廢鋁、廢鉛、廢鋅、廢紙、廢塑料、廢橡膠、廢玻璃等9種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3.85億噸。
在綠色生活創建方面,中國廣泛開展節約型機關、綠色家庭、綠色學校、綠色社區、綠色出行、綠色商場、綠色建筑等創建行動,將綠色生活理念普及推廣到衣食住行游用等方方面面。截至目前,全國70%縣級及以上黨政機關建成節約型機關,近百所高校實現了水電能耗智能監管,109個城市高質量參與綠色出行創建行動。在地級以上城市廣泛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,居民主動分類的習慣逐步形成,垃圾分類效果初步顯現。頒布實施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》,大力推進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,廣泛深入開展“光盤”行動,節約糧食蔚然成風、成效顯著。
在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方面,中國升級完善快遞綠色包裝標準體系,推進快遞包裝減量化標準化循環化,引導生產商、消費者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和可降解包裝,推進電子商務企業綠色發展。截至2021年底,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80.5%,全國快遞包裝瘦身膠帶、循環中轉袋使用基本實現全覆蓋。推進會展業綠色發展,制定行業相關綠色標準,推動辦展設施循環使用。全面實施鐵路電子客票,推廣電子發票應用,大幅減少票紙用量。在餐飲行業逐步淘汰一次性餐具,倡導賓館、酒店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。
相關熱詞搜索: